相关文章 / ARTICLE
标题:金莲橙O指示剂(11.0-13.0)
产品概述
产品名称: 金莲橙O指示剂(11.0-13.0)
规格:100ml
用途:单一酸碱指示剂
注意事项:又称间苯二酚磺,金莲橙O变色范围:11.0-13.0,颜色由黄绿变为玫瑰色。
储存条件:室温,避光,12个月
南京亿迅生物在科研、生产中引进了一系列设备和仪器,为公司新技术的迅速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,使生产达到优质高效,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。同时,公司严格遵守GMP管理的要求,从原料采购、生产、销售到售后服务,所有的经营活动均严格按照质检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,并保留完整的记录。严格、规范的管理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稳定。
膜的化学结构
1925 年, Gorter 和 Grendel 发现, 红细胞膜中的含脂量刚好足以形成一单分子层, 其
表面积为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。 他们从而主张红细胞膜可能包有脂类双分子层。 近, 尽管
有实验怀疑 Gorter 和 Grendel 所得的精确数量, 但用几种其他实验方法已肯定生物膜的脂
双分子层的存在。 Davson 和 Danielli 在此模型基础上加上两层蛋白质, 它主要通过离子间
作用保持在脂双分子层的两个表面上。 根据原来的阐述, 这些蛋白质以一种延伸的, 象β -
折叠片一样的构型分布。 它们无例外地与脂类的极性头部(而不是非极性脂肪酸尾部) 相互
作用。 在电子显微镜观察基础上, Robertson 将这种模型模式化了。 这种膜模型由于其简单、
通用, 正投人所好。 近膜组成和结构研究的发展已对这种模型作了一定的、 必要的修改。
这方面重要的成果之一是 1972 年 S. J. Singer 等人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(fluid-mosaic
model) (图 4. 2) , 它已为大家所接受。 这个模型的要点是:
膜脂排列成双分子层, 它是构成膜的基质。 其中每一个脂分子都可以自由横向移动, 其
结果使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、 柔韧性、 高电阻性及对高极性分子的不透过性。 少量膜脂与特
定的膜蛋白特异相互作用对它们的功能可能是必要的。
膜蛋白为球蛋白, 或附于脂双分子表面, 或插入、 横贯、 包埋在其中, 蛋白质这种镶嵌
分布并不限制它在脂层上的横向移动, 所以这个镶嵌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。 而蛋白质从膜
的一边转向另一边却是困难的。
这一模型可以解释天然膜的许多特性, 如生物膜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, 膜结构上的不对
称性, 膜厚度的不均一性, 膜的电性质及通透性等。
真核细胞质膜的外表还覆盖一层糖蛋白结构, 称为衣膜。 它与细胞表面电荷的性质及抗
原性有关。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也与衣膜有关。
金莲橙O指示剂(11.0-13.0)
相关类产品:
胰蛋白酶溶液(1﹪)
CPD抗凝剂(无菌)
氯化钙溶液(多浓度,无菌)
Hanks平衡盐溶液(5XHBSS,无酚红)
电解脱钙液(甲酸法)
Spinner盐溶液(1X,含酚红)
普鲁士蓝染色液(细胞)
苯胺黑染色脱色液
磷酸烯醇式丙垌酸羧化酶(PEPC)提取试剂
甲醛缓冲吸收液(100X)
干燥组织修复液
磷酸钙法细胞转染试剂盒
金莲橙O指示剂(11.0-13.0)
石典滴定液(多种浓度,可具体详询)
025-65010873
扫码添加微信
点
击
隐
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