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
相关文章 / ARTICLE
被誉为第三营养素的“卵磷脂”
卵磷脂,又称为蛋黄素,被誉为与蛋白质、维生素并列的“第三营养素”,然而,真正了解卵磷脂的人却很少。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,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(卵磷脂),通用药品名称为Lecithin,也自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。
英文名称:SPC;Lecithin(soy beans);L-alpha-Phosphatidyl choline
其他名称:大豆卵磷脂;磷脂酰胆碱;L-a-磷脂酰胆酰;蜂王浆
CAS号:8002-43-5
级别:High purity grade
纯度:≥90.0%
酸值:≤35 mg KOH/g
水分:≤1.0%
性状(以下信息仅供参考):浅黄色至黄棕色粉末,易吸潮,易分散并膨胀于水,不溶于丙醇,溶于乙醚和苯,部分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
用途:本品仅供科研,不得用于其它用途。
保存:-20℃,避光
卵磷脂颗粒主要是以颗粒型卵磷脂产品直接分装而成,或为减少颗粒的粘度加入造粒剂后分装而成,因有效含量高通常大于95%(可高达98%)、并且较少或不使用食品添加剂,因此吸收效率更高,对人体而言更为健康,相比低纯度、含大量油脂、只能吞服的卵磷脂软胶囊,卵磷脂颗粒具有高纯度的、去油脂的、可以嚼着吃等*的优势。但价格相对较高。所以卵磷脂颗粒的品牌较少。
卵磷脂生产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工艺:
乙醇萃取:原理是卵磷脂溶于乙醇,其他磷脂:脑磷脂、肌醇磷脂不溶于乙醇。
层柱析法:原理是吸附剂对脑磷脂、肌醇磷脂、卵磷脂的吸附能力不同。
Co2超临界萃取:原理是超临界点Co2与卵磷脂异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。在改变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分离出不同组分。
膜分离法:原理是利用不同卵磷脂、脑磷脂、肌醇磷脂在不同溶剂下形成不同的分子质量加以分离,如用溶于乙烷-异丙醇混合溶液的磷脂溶液通过聚丙烯半透膜,可使卵磷脂含量由25%提高到51%,回收流过膜的溶液并回收,可大大提高卵磷脂的纯度。但是此方法不很成熟,并不能区分分子量相近的组分。目前于实验室。
亿迅生物对质量的控制涵盖生产、放行、市场质量反馈的全过程,包括原辅料、包装材料、工艺用水、中间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的建立、取样、检验和产品稳定性考察和市场不良反馈样品的复核等工作,确保产品的精确度、稳定性。我们确保销售给客户的产品是能够符合质量标准,适合客户要求的产品。
被誉为第三营养素的“卵磷脂”
025-65010873
扫码添加微信
点
击
隐
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