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

传染病与寄生虫病

更新时间:2019-07-25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144

传染病与寄生虫病

一、
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:
传染源:指体内有冰原体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
传播途径: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易感人群所经过的途径
易感人群: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受感染的人群
传染病的预防措施
控制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
二、发病机理
病原体--传播途径--抵抗力弱的易感人群发病
若易感人群抵抗力强,则病原体易消灭/潜伏三、基本病变:符合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、渗出、增生
第二节伤寒(typhoid fever 病原体:伤寒杆菌(沙门氏菌属),属G
致病作用: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
抗原性:菌体O 抗原;鞭毛H 抗原
表面Vi 抗原
(可产生相应抗体,有一定的诊断价值)
传染源:病人/ 带菌者
发病机制
伤寒杆菌胃(细菌大部分被杀灭)小肠肠壁淋巴组织(回肠下段集合、孤立淋巴小结)
已致敏淋巴组织发生过敏反应肠粘膜坏死、脱落
细菌随胆汁进入小肠
肠系膜淋巴结Φ吞噬、繁殖
初次入血
菌血症→→→胆囊(细菌大量繁殖)慢性带菌者

全身MΦ吞噬、繁殖(潜伏期)肝、脾、淋巴结肿大
(细菌+ 毒素)再次入血

败血症──全身中毒症状各器官病变
免疫
体液免疫——O 抗体、抗H 抗体细胞免疫——为主机体抵抗力
二、病理变化及临床联席: 即伤寒细胞聚集成团,形成结节状肉芽肿。
伤寒细胞:即巨噬细胞,胞浆内吞噬有红细胞、伤寒杆菌、受损的淋巴细胞及坏死的细胞碎屑(片)。
(二)、肠道病变: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明显。
1 、髓样肿胀期:(周)
2 、坏死期:(第二周)
肉眼:见多数小灶性坏死。
镜下:一片红染无结构坏死组织,周边及底部可见典型的伤寒小结。
临床:中毒症状更明显,体温持续在39 40 ,皮肤出现玫瑰疹。
3 、溃疡期:(第三周)
集合淋巴小结的溃疡,其长轴与肠管的长轴平行。
4 、愈合期: (第四周)
(三)其他病变:
1 、肠系膜淋巴结、脾、肝肿大。
2 、骨髓也有巨噬细胞增生,伤寒小结、坏死灶形成。
3 、心肌水肿、坏死,中毒性心肌炎。
4 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。

 

  • 企业名称:

    南京亿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  025-65010873

  • 公司地址:

  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新园

  • 企业邮箱:

    196099363@qq.com

扫码关注我们

Copyright © 2025南京亿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2020061857号-1

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

服务热线

025-65010873

扫码添加微信

返回顶部